粗粒土擾動土樣的制備程序
來源:中創儀器
時間:2015-11-12
1) 無凝聚性的松懈砂土、砂礫及礫石等按本辦法2.3制備土樣,然后取具有代表性滿意實驗用的土樣做顆粒剖析運用,其他過5mm篩,篩上篩下土樣別離儲存,供做比重及、最小孔隙比等實驗用,取一有些過2mm篩的土樣備力學性質實驗之用。
2) 如砂礫土有有些黏土黏附在礫石上,可用毛刷細心刷盡捏碎過篩,或先用水浸泡,然后用2mm篩將浸泡過的土樣在篩上沖刷,取篩上及篩下具有代表性試樣做顆粒剖析用。
3) 將過篩土樣或沖刷下來的土漿風干至碾散停止,再按本辦法2.1~2.4進程操作。
4) 擾動土樣試件的制備程序
5) 依據工程請求,將擾動土制備成所需的試件進行水理、物理力學等實驗之用。依據試件高度請求別離選用擊實法和壓樣法,高度小的選用單層擊實法,高度大的選用壓樣法。
一、擊實法
1. 依據工程請求,選用相應的夯擊功進行擊實。
2. 按試件所請求的干質量、含水率,按本辦法2和4制備濕土樣,并稱制備好的濕土樣質量,至0.1g。
3. 將實驗用的切土環刀內壁涂一薄層凡士林,刀口向下,放在試件上,用切土刀將試件削成略大于環刀直徑的土柱。然后將環刀筆直向下壓,邊壓邊削,至土樣伸出環刀停止,削平環刀兩頭,擦凈環刀外壁,稱環土合質量,至0.1g,并測定環刀兩頭所削下土樣的含水率。
4. 試件制備應盡量敏捷,避免水分蒸騰。
5. 試件制備的數量視實驗需求而定,通常應多制備1~2組備用,同一組試件或平行試件的密度、含水率與制備規范之差值,應別離在±0.1g/cm3或2%規模以內。
6. 按本辦法5.1.2的規則,將濕土倒人壓模內,拂平土樣外表,以靜壓力將土壓至必定高度,用推土器將土樣推出。
7. 按本辦法5.1.3~5.1.5的規則進行操作
二、原狀土試件制備程序
按土樣上下層次當心敞開原狀土包裝皮,將士樣取出放正,整平兩頭。在環刀內壁涂一薄層凡士林,刀口向下,放在土樣上,無特殊請求時,切土方向與天然土層層面筆直。按本辦法5.1.3操作進程切取試件,試件與環刀要密合,否則應重取。切削進程中,應細心調查并記載試件的層次、氣味、色彩,有無雜質,土質是不是均勻,有無裂縫等。如接連切取數個試件,應留意使含水率不發生改變。
視試件自身及工程請求,決議試件是不是進行飽滿,如不當即進行實驗或飽滿時,則將試件暫存于保濕器內。切取試件后,剩下的原狀土樣蠟紙包好置于保濕器內,以備補做實驗之用。切削的余土做物理性質實驗。平行實驗或同一組試件密度差值不大于±0.1g/cm3,含水率差值不大于2%。凍土制備原狀土樣時,應堅持原土樣溫度,堅持土樣的構造和含水率不變。
三、試件飽滿
土的孔隙逐步被水填充的進程稱為飽滿。孔隙被水充溢時的土,稱為飽滿土。依據土的性質,決議飽滿辦法:砂類土:可直接在儀器內浸水飽滿。較易透水的黏性土:即滲透系數大于10-4cm/s時,選用毛細管飽滿法較為便利,或選用浸水飽滿法。不易透水的黏性土:即滲透系數小于10-4cm/s時,選用真空飽滿法。如土的構造性較弱,抽氣可能發生擾動,不宜選用。
四、化學實驗的土樣制備
把土樣平鋪在搪瓷盤、木板或厚紙上,攤成薄層,放于室內陰涼通風處風干,不時翻拌,并將大塊土捏散,促進均勻風干。風干場所力求枯燥清洗,并要避免酸堿蒸汽的腐蝕和塵土落入。
風干土樣用木棍壓碎,細心檢查砂礫,過2mm孔徑的篩,篩出土塊從頭壓碎,使悉數經過停止。過篩后的土樣經四分法縮減至200g擺布,放在瓷研缽中研細,使其悉數經過1mm的篩子,取其間3/4(用二次四分法,每次取一半)供通常化學實驗之用。其他1/4重又研細,使悉數經過0.5mm篩子,由四分法分出1/2,置于105℃~110℃烘箱中烘至恒溫,貯于枯燥器中,供碳酸鹽等剖析之用。剩下1/2,壓成扁平薄層,劃成很多小方格,用角匙按分格規則均勻挑取樣品10g擺布,放入瑪瑙研缽中細心研碎,使其悉數經過0.1mm篩子,最終也在105℃~110℃烘箱中烘8h,放在枯燥器內,供礦質成分全量剖析之用。